鎮長足跡

縱橫阡陌~彰化與臺灣農業發展

2023年是彰化縣建縣300年,是值得慶祝與緬懷的一年。彰化縣是農業大縣,一路走來為臺灣農業生產默默付出,厚植民生,樂利社會,更需要大家藉機認識彰化縣在農業的貢獻。
彰化縣農業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,是值得我們認識與關注的,從1719年八堡圳水利灌溉開始,旱地變良田,讓彰化平原水稻產量大為增加,有稅收財源,並為治理地方,清廷才在1723年(雍正元年)將彰化縣從諸羅縣分治出來,「建學立師,以彰雅化」,至今「彰化縣」是臺灣歷史最為悠久的地名。
在1741年(乾隆6年)鹿港已被形容為「水陸碼頭、穀米聚處」,有大量的稻穀可運送至大陸對岸。中部有彰化縣盛產稻米,與北部生產茶葉及南部生產甘蔗,臺灣北、中、南三足鼎立,作物區位分布也影響之後區域的政治經濟發展,「一府二鹿三艋舺」也說明了臺灣由南往北開發的歷程。
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彰化縣的稻米生產養活臺灣三分之一的人口,大家所吃的雞蛋、葡萄及花椰菜有兩顆即有一顆來自彰化。今天彰化縣的農產豐富多元,不僅稻米、蔬菜、花卉、果樹、雜糧的生產在臺灣都是舉足輕重,雞蛋、肉雞、乳牛、肉羊、肉鴨也都是在臺灣屬一屬二,蛤蜊、珍珠蚵、白鰻及蝦猴也聞名遐邇。廣大的潮間帶更是孕育豐富的沿海生態。但在面對氣候變遷與國際競爭的環境,彰化縣農業的未來也充滿許多的挑戰與機會,需要持續調整與進步,以讓彰化縣農業繼續作為臺灣生產糧食的重要基地,以及社會安定的基石。
為讓彰化縣農業發展歷程與特色讓更多人知道,楊明憲教授於是投入近兩年的時間,逐一走訪26鄉鎮市,訪談許多地方耆老、老農、青農、農會、農企業、生產合作社場、產銷班、畜牧場、魚塭,並發心自費完成「縱橫阡陌-彰化與臺灣農業發展」一書。楊教授是彰化縣溪湖鎮的農家子弟,涉獵農業經濟、農產運銷及農業發展與政策相關研究,並曾擔任彰化縣政府農業局局長及臺灣農村經濟學會理事長,本書剛好在彰化建縣300年之際出版,具有格外的意義,感恩先人開發,珍惜大地糧倉,並希望回饋給故鄉。
一般文史如縣志及各地鄉鎮市志,多以歷史、文化及社會變遷為主軸,少有以農業為主題探討,但農業生產與地方環境及經濟息息相關,因此透過農業其實可以深入瞭解歷史、地理、環境、文化形成的脈絡。誠如農業的英文為agriculture,是Agri和Culture兩個字的結合,在拉丁文中,Agri表示「土地」,Culture表示「文化」,所以早期在土地上的人類生活方式,即可統稱為農業。
因此,本所特別邀請楊明憲教授以這本書的內容為基礎,舉辦此次演講,讓更多民眾認識彰化與臺灣農業發展,並共同來關心我們的環境與未來。
縱橫阡陌~彰化與臺灣農業發展

縱橫阡陌~彰化與臺灣農業發展

相關圖片

  • 縱橫阡陌~彰化與臺灣農業發展
  • 縱橫阡陌~彰化與臺灣農業發展
  • 縱橫阡陌~彰化與臺灣農業發展